水泥网独家:水泥行业如何破局的几点思考

湖南省怀化市水泥协会 沈力 · 2024-11-13 15:58

一、当前水泥行业严峻形势

自2022年12月宣布解除新冠疫情后,水泥行业感到松了一口气,觉得重振水泥行业雄风的时机又要到来了。但这两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,却令人大跌眼镜。不仅水泥产量连年减少,而且行业利润呈断崖式下滑,绝大部分企业账面上的利润数据更是惨不忍睹。

据官方统计数据,2022年的疫情年份,全国水泥产量还有21.3亿吨,全行业实现利润686亿元,只有上年度利润1694亿元的40.5%。2023年水泥产量20.2亿吨,实现利润320亿元,只有2022年的46.6%。而2024年的情况更为糟糕,预计水泥产量将在18亿吨左右,至于利润还有多少,按前两年下降速率估算,充其量在150亿元左右。

而现实情况更是令人忧心忡忡:

1、企业大窑运转率已经腰斩。按各省市对错峰生产的要求估计,企业大窑的运转率,可能还能够维持在50%左右,但有些省份实际上已经低于30%了(如有些省份要求企业,每个季度只允许开窑25天)。就是这样低的开窑天数要求,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(大部分是3200吨以下的干法窑)也开不下去了,纷纷被迫停窑停产,或者改为粉磨站生产了。如果将这些被迫停窑停产的企业考虑进去,全国水泥企业的大窑平均运转率,大概只有40%左右了。现在已经不能去考核企业是否执行错峰生产,停了多少天窑,而只能看这个企业,今年开了多少天窑,是否还能够生存下去。

2、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。今年绝大部分企业将亏损已成定局,大企业集团(上市公司)也不能幸免。虽然个别上市公司账面上还体现了一点可怜的利润,不过是其他营业外收入带来的一点利润,做在账面上好向股民们交代罢了。

3、企业裁员、职工下岗现象严重。由于大部分企业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,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勉强维持企业生存下去,被迫采取减少员工工资,或者干脆裁员,让大量员工流入社会,去自谋生路。

4、协会的协调功能丧失。很多地方水泥协会,已经名存实亡,基本上没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了。协会的协调协同功能几乎全部丧失,协会召开会议做出的决定,基本上都不能得到落实。由于收不到会费,很多地方协会已经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了。

5、企业诚信度已经丧失。现在企业之间毫无诚信度可言,好不容易达成的复价共识,也是阳奉阴违、明调暗降、各自为战、明争暗斗,如同一盘散沙。......

这是怎么啦?是政府部门不作为,协会不努力,企业不配合吗?

实事求是的讲,这两年来,各级政府部门对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的重视程度,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,每年都要下发有关错峰生产的红头文件,甚至精细到对每个企业的停窑天数,都作了明文限额规定。各级水泥协会也是想尽各种办法,苦口婆心的召开各种会议,去组织企业实施和考核,绝大部分企业也能够自律去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停窑任务。现在政府、协会、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,不可谓不密切。

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提出了“要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的要求,随即中国水泥协会和各省市水泥协会,都先后发出了《关于“强化行业自律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倡议书》,号召全行业都要履行企业责任、强化行业自律、杜绝恶性竞争。

但是这些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吗?整个水泥行业还是一片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的衰败景象!

二、靠常规的思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

如何扭转危局,如何使行业突出重围,如何去开展行业自救,大家想尽了办法,但成效甚微。问题到底出在哪里?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。

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,造成当前这种严峻局面,从大环境来说,是当前国家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,说通俗点是经济萧条时期,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。从行业内部来说,是水泥产能极度过剩,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经济萧条(经济转型)的大环境而造成的,而不是水泥行业内卷,无序恶性竞争造成的。因为这两年大部分企业,大都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,都盼望市场回暖,价格回升,企业盈利。现在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可言,自身难保,哪里还有底气、有实力、有精力去搞什么自相残杀的“行业内卷”啊?号召大家高唱《国际歌》开展行业自救,也成为了泡影。所以各级协会发出防止内卷的倡议书后,企业反映平淡。

我认为,如果仍然靠错峰生产政策去挽救当前的危局,无异于杯水车薪,无济于事。错峰生产政策,在水泥产能相对过剩时期,还有点“治标不治本”的作用,但现在这种危局,连治标的功能也没有了。尤其是那种不分企业好丑,貌似公平公正的一刀切错峰生产,实质上是在鼓励大家继续吃大锅饭的政策。不仅压制打击了企业技术创新、技术进步的积极性,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了那些落后产能,对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毫无积极作用。

实践证明,当前继续推行错峰生产政策,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,将会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,不利于水泥行业的尽快突围,加剧了当前形势进一步恶化,不利于促进行业的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。

三、几点建议

1、当前的主要任务,应该放到坚决淘汰过剩产能,而不仅仅是淘汰落后产能上。产能问题不解决,其他措施都是空谈。我们不应该再提“淘汰落后产能”这个口号了。实际上什么是落后水泥产能,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。哪个企业属于落后产能,谁也不敢去给哪个企业戴这个帽子,谁也不敢采取措施去强制关闭。所以此时再提“淘汰落后产能”,将永远是一句不能兑现的政治口号,其结果是谁的产能也淘汰不了。

我认为,在当前这个时期,我们应该提“淘汰过剩产能”。什么是过剩产能?那就是在某个区域市场,生产上没有资源优势(导致生产成本过高),销售上没有区位优势,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的企业。而不要单纯以企业生产规模大小或工艺设备配置先进程度,来划分是否属于过剩产能。

2、果断采取市场淘汰过剩产能。既然靠行政手段不能去淘汰过剩产能,那就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决心,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则,采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手段,让市场去淘汰那些没有资源优势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过剩产能。

3、建议取消错峰生产政策。既然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淘汰过剩产能,那就没有必要再去推行错峰生产,去保护那些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了。否则大家都会继续苟延残喘,其结果必然是温水煮青蛙,坐以待毙。

4、建议取消产能置换政策。2013年,国务院发布的《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规定各地方、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、任何方式核准、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,确有必要建设的新项目,必须按照等量或减量的原则制定产能置换方案‌。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,国家已经察觉到水泥行业产能已经开始过剩了。十多年来,全国各省市都充分利用这个政策,化腐朽为神奇,将那些濒临或已经倒闭企业的僵尸产能,起死回生,改头换面,新增了数亿吨熟料产能。在这个置换过程中,不少企业还采取“批小建大”等违规手段,加剧了现在产能极度过剩的局面。

现在全国各省市的水泥熟料产能,不可置疑都处于产能严重过剩或者极度过剩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再搞什么产能置换,尤其是允许跨省置换,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?不相当于把自己家的“脏水”泼到别人家,嫁祸于人吗?

有人可能说,那些现在被查出来“批小建大”的企业,还需要通过产能置换政策,来补齐原来置换不足的部分。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要求这些企业去补齐了,因为现在这些被置换的产能,大多也属于僵尸产能,我们还让这些僵尸产能阴魂不散,到处游荡干嘛呢?

至于那些被查出来“批小建大”的企业,当初大都采取了欺上瞒下、浑水摸鱼、瞒天过海等违规手段,本来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。现在既然被查出来了,那就应该让这些企业花钱买教训,直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,以儆效尤!

以上是我对当前水泥行业如何破局,突出重围的一些思考,意在抛砖引玉,引起业内同仁们的关注和共鸣,开展行业大讨论,解放思想,大家共同探讨破局思路。文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,有些话题可能比较敏感,有些建议涉及到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,涉及到有些企业的根本利益,牵一发而动全身,解决起来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真诚地希望各位同仁们,对今后水泥行业的何去何从,开展行业内的大讨论,集思广益,共同来破局!

编辑:周程

监督:0571-85871667

投稿:news@ccement.com

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联系电话:0571-85871513,邮箱:news@ccement.com。
2024-11-14 12:34:39